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艺资讯

王珂人物画中的“人间怀抱”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13 浏览量:46

    在王珂的人物画中,无论是重大题材的宏篇巨构,还是率心随手的肖像小品,我们都能强烈感受到画面中沉醇而绵长的“人间”况味。它体现于画家看待、图绘社会人生的立场,也在其构思和笔墨中卓立。

    人间怀抱,是一种直面现实人生的立场和能力,真诚为根,平朴为笔,慈悯为寄。在王珂的画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厚实、系统的学院底蕴和写生经验,这也是其完备的写实造型能力和笔墨水准的根柢。而他在营构每一帧作品时流露出的对画境、画意的深度运思和对画中人的“感同身受”则契合了画家在无意中触碰到的这个“人间”原点。在陕北,在青藏,在凉山,在甘南,在每个朝暮的身边左右,王珂常会细细端详、切切思忖他遇见的每一位可入画的人。他画中身份各异的普通人身上都迸发出坚毅正气的本色光辉和阳刚饱满的情感基调,告别了机械、苍白的“形式礼赞”,凭依其诚挚的人间情怀与时刻伴随的对时代主题、艺术规律的敏锐把握,呈现出的一份直指人性内里的对真、善、美的自然讴歌。比如凉山写生系列中《深邃的眼睛》,是一位彝族女子的立像,大块面的头巾、长衣以重墨泼写而出,身上几根粗线彰显笔力且与墨色相谐。女子眼神纯净丰富又渴望着交流,额头目侧的皱纹和壮硕的手指透露了生计的艰辛。浓墨一片中,人物手拿的红色方便面袋和脚上赭黄的皮鞋透出活泼的色彩。这应该就是画家在题跋中写到的“与世无争的满足感”与“对未来美好的期盼”在同一人物形象上的交融,投射出画家对描绘对象身处的生存境况、文化情境的隐隐反思。他的近作《都是热血儿郎》描绘了战士们在抢险救灾现场短暂休息的场景,战士们救人于水火困厄,刚完成一场没有硝烟的鏖战,有人疲惫睡去,有人默想心事,画面最远处,一位战士抱着一只幸存下来的小狗,两者凝望眼神中仿佛充满了对下一位生还者的希冀。画家对这些战士的刻画,除了表现出坚勇无畏,还在面庞中透出一份稚气和亲切。在这些敢为国民担当的年轻军人身上,我们看到生死的距离和人性的光芒,而在这个意义上,他的作品超越了普遍的抢险主题,增益了生命价值上的凝重与深邃。 

    而他在营构每一帧作品时流露出的对画境、画意的深度运思和对画中人的“感同身受”则契合了画家在无意中触碰到的这个“人间”原点。

    这是一种更趋内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造型与笔墨的讨论,超越了历史、现实主题与文人逸趣的交织,这个原点即写实艺术的人间色彩。

    业内专家和大多观者都对王珂的写实水平高度称许,亦能感知到作品深处透射出的品格和力度。笔者认为,这种力度恰恰不是模块的、程式的、硬化的,而是源自某种个人化的温和与内柔,以柔运刚,刚柔相济。

    对苦乐共生、悲喜交集的人间百态秉笔直书,并真实、深刻地传达出那份情味悠长的人间温度,是画家最根本的创作立场所在。

    “写实”是语言,是方法,是路径;而“人间”是怀抱,是思想,是旨归。这种人情、人性、人的真实与王珂经常说到的“心向朴素”一脉相连,“我只能画我自己的真实感受”,“我只希望我的画能传达出一种朴素的、真实的情感”。

    他的人物画蕴藉渐趋厚重,某种程度上可看作是简省了繁缛形式之后的一种饱含“人间”纯度的厚重。所有这些,皆不可须臾离开人间厚土的托举与养育,人间怀抱,恰是在最朴素的日常里铭刻永恒的力量。



投票(0)
返回列表